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政协工作 -> 提案工作
让毕业生顺利搭上就业“直通车”——民建宁夏区委会 自治区政协委员探索实习就业一体化提案获答复
2023-12-05 08:36:23   来源:华兴时报

 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,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培训目标、培训方向跟企业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的现象普遍存在,供需错配、信息不对称、人岗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依旧明显。

  如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,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?今年,民建宁夏区委会,自治区政协委员王俊明提交提案从不同角度建言。近日,提案主办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就办理情况进行答复。

  深化校企合作 提升实习质量

  通过开展相关调研,民建宁夏区委会和王俊明发现,目前我区大部分中高职院校主要以学生自主联系分散实习为主,学校集中统一安排实习为辅,实习与就业联系不紧密,实习效果不明显,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。

  民建宁夏区委会建议,学校与企业在每学期初共同协商制定学生实习计划、实习内容和实习考核细则,重视学生实践教学,强化技能操作,逐步形成“车间建在学校,课堂设到车间”的教学实习新格局。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校企联盟,进行订单培养、订单实习,在学生入学前,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,合作策划招生办法,企业参与教学过程,学生的实习就业完全由企业接纳。

  答复介绍,自治区教育厅紧密围绕自治区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发展需求,制定印发《自治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》,建立专业备案制度。印发《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发展指南(2022-2025年)》,引导职业院校紧密对接自治区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新建23个专业,限制新设同质化程度高、岗位需求量小的11个专业,撤销布点较多、基础办学条件较差的17个专业,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得到优化,职业教育精准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得以大幅提升。

  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厅联合产业包抓部门指导职业院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10所。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,推动高职院校与行业联合、与龙头企业联盟、同园区联结,从制定标准、开发课程、学生实训、教师实践、劳动教育、技能培训、技能大赛、技术攻关8个方面,共同打造“产学研培赛创”于一体的开放共享的合作育人平台,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和岗位能力要求,创新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,充分利用产业园区、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,构建功能集约、开放共享、高效运行的实践教学平台。此外,通过引进企业生产线,建设兼具生产、教学、研发、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、产学研用协同的实训实习基地,面向全区大中专院校开放共享。“目前,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正在培育,争取年内实现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领域全覆盖。”该负责人表示。

  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就业效率

  “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制度和实习管理制度,并逐项落实,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指导与考核。同时定期向实习单位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动态表现,把学生实习、毕业设计、就业有机融合,实现学生在校中学、在企中用的良好职教环境。”针对民建宁夏区委会的这一关切点,自治区教育厅在答复中也给予积极回应。

  答复介绍,各职业学校从实习单位工作环境、校企合作规章制度、实习就业协议等方面严格考察和全方位评估实习单位,建立实习沟通交流机制,严格月度考核工作,定期对学生实习到岗情况及信息填写情况进行检查。由校企“双导师”利用企业或学校的设备条件,共同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“双内容”的指导,对学生实习期间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要求进行全面评估,了解实习生知识、技能掌握情况与企业要求的贴合程度,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,使学生尽快达到岗位需要的技能水平。

  自治区教育厅还充分运用“互联网+教育”信息技术手段,为全区高校、毕业生、用人单位搭建互联互通信息平台,为“基层就业专项”“三支一扶”“西部计划”、科研助理岗位等基层服务毕业生信息提供线上登记与查询平台,开发建设线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、线上职业生涯规划室,打通线上毕业生求职就业渠道,最大限度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,为全区职业院校毕业生、用人单位搭建互联互通信息平台,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单位库,方便校园招聘,实现资源共享。整合校企实习实训资源,发挥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环节的育人主体作用,健全“双导师”制度,校企联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、提升就业能力,为实现实习即就业搭建有利平台。

  我区将通过建设区级实习管理平台、学校和实习单位定期沟通交流机制等举措,紧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,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,培养核心紧缺技术技能人才,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,让职业教育更直接、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。 (记者 单 瑞 文/图)


【责任编辑】:包瑞